2025年4月17日,在这细雨润物、新绿满枝的谷雨时节,云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国际(西学)中医文化推广研究基地、图书馆、国际教育学院、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云南传统医药交往交流交融研究创新团队联合昆明中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举办了以“中文:穿越时空的礼物”为主题的第16个“国际中文日”文化艺术活动。近140名留学生和本校师生共同践行中外文明对话,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国际传播。
活动伊始,主持人戴翥欢迎各位到场嘉宾,并简要介绍了活动背景与流程。随后,云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长常傲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中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智慧密码,而中医药文化则是这密码中最独特的篇章。留学生们通过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感受中文与中医‘医文同源’的深厚底蕴,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将这份‘穿越时空的礼物’带回故土,惠及五洲四海。”
随后,来自印度的留学生代表Mustakeem Khan(卡韩)分享了他的深刻感悟:“中文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它更是连接千年文化的桥梁”。Mustakeem以汉字“家”为例,深入解析了其背后蕴含的历史与智慧。他鼓励国际学生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中文学习,并将自己的独特视角融入到文化创新之中。他还特别感谢了主办方提供了这样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并引用了谚语“团结就是力量”,呼吁大家共同探索中文的无限魅力。
活动第一个环节由中国画与书法写作名家张军老师引领同学们参与“以字传情”的汉字书法体验。张老师为留学生们讲解了汉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历程,并指导他们用兼毫毛笔书写《黄帝内经》中的关键词汇。
留学生通过书写甲骨文中的“阴阳”“五行”等核心医学词汇,或执楷笔挥毫“福”“平安喜乐”等吉祥祝语,不仅触摸到了汉字在千年演变中的中华文明基因密码,还感受到了中华书法艺术与中医智慧交融的魅力。
接下来的“以画会友”中国绘画体验环节,同样精彩纷呈。在张老师的指导下,留学生们以水墨为媒,勾勒山水、泼墨花鸟,在留白与渲染间体悟“道法自然”的东方哲学意境。创作出了一幅幅生动的山水花鸟作品,紧接着参与者们在作品题上汉字落款,将水墨氤氲的东方哲思与个人文化记忆交织,成为跨文化对话的生动注脚。
活动特别增设古法造纸互动环节,参与者可亲手实践傣族传统手工造纸技艺,从原料处理到成品制作,全程感受中华传统手工艺的匠心传承。留学生们分组合作,亲手体验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古法造纸过程。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不由惊叹于传统手工艺的精妙,更深刻理解到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与匠心。
活动最后,留学生精心创作的书画作品在图书馆二楼大厅展出,为期十天的展览将为校园文化生活增添浓厚的艺术气息。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留学生们的创造力,也体现了他们对中文和中华文化的热爱与理解。
参加这次文化交流活动的留学生们来自印度、老挝、越南、缅甸、比利时、刚果、蒙古等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同学们齐聚一堂,共同交流学习,体验到了汉字书法、中国绘画、古法造纸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次“国际中文日”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留学生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平台,也进一步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国际(西学)中医文化推广研究基地将继续秉承开放包容的理念,举办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
摄影:熊金富、吴承安等
撰稿:戴翥、郭子菁
审核:常傲冰、左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