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云南中医药大学首页
  • 站内检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服务资源  >>  新书导航
  • 2020
  • 07/06
  • 16:48
  • 点击数:
  • 字体
  • 分享

2020年新书推荐(4)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华北地区一千多年(公元960~2005年)疫情与相关因素的研究分析,揭示传染病始终与人类相伴,而人类生存环境和境况与瘟疫息息相关。通过径疫情背景中考察中医对疫病的认识过程、防治及理论的形成、演变与发展,探讨中医创新发展的途径,凸显古今中医对瘟疫防治的贡献。 全书分为绪论、上篇、下篇、结语及附录五部分。其中,上篇介绍华北地区古、近、现代疫情研究概况,以及分省(市)疫情与相关因素研究、政府防疫措施,并提供了宋元明清时期原始疫情资料。下篇介绍古今医家治疫思想和经验,特别是挖掘了不少鲜为人知的经验,并加按语,另外还有专病专方和专著简介,以及部分传染病高发病种的防治方案等。附录附有华北地区古今地(县)名对照表、公元干支纪年对照表、疫情回顾性调查表等。 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可供广大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青临床、教学、科研参考。

  


 

  

 

  内容简介:王克林、马晓彤主编的《中医药治疗流感的研究与临床》从中医学对流感的认识出发,梳理中医学对外感热病认识的历史源流,总结中医学治疗外感热病的主要辨证理论,概括中医治疗流感的治则治法。搜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临床治疗流感的期刊论文共265篇,进行研究分析,归纳总结了流感的流行特点和新变化、临床证治特点、方剂使用概况、中医治法的总体趋势和特点,以及流感的常见证候类型。同时对中医药经典方在流感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中医药自拟方在流感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中医治疗、流感和发热的部分医案进行总结和选编。

  


 

  

 

  内容简介:《古代中医时病医案》精选了宋代至清末古代名医著作中对现代流感防治有借鉴意义的1000多例验案,适合于从事流感防治的临床医护人员、中医药科研工作者、医科院校在校学生阅览和参考,从中可以获知古代中医名家诊治流感样时令性疾病的宝贵经验。数千年来,中医学在时令性疾病的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其中,在诊治伤寒、时行感冒(伤风)、风温、春温、冬温、暑温、湿温、秋燥、温热温毒、疫疠(瘟疫)、伏邪、伏暑等时令性疾病方面,有大量的临床验案流传至今。这些临床诊疗的原始记录,对于中医药防治现代的时令性疾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1963年,我在浙江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求学时,学习《中医诊断学》中有关“痰”、“瘀”的论述,对“痰瘀”起了兴趣,后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对瘀血致病十分关注。1965年邵宝仁老师(中医教育家张山雷的女婿)介绍了《中医杂志》第二期刊载的化瘀止痛散,用于临床,疗效确凿。后在课余撰写了《痰瘀论》。1968年参加工作,在基层的诊疗实践中,碰到诸多外伤病人,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无论内服、外用,总不出此窠臼。用祛瘀活血之后虽病愈大半,但往往留下外伤后遗症,即俗称“陈伤”,在气候变化时就会发病,出现酸痛等症状。后改用化瘀止痛散(乳香、没药、骨碎补、桃仁、杏仁、韭菜子、白芥子、细辛、 白芍、制川乌)方治疗,解决了这些问题,由此引发了对痰瘀相关问题的深入探求。

  


 

  

 

  内容简介:《中药制用经验录》是全国知名老中药师邓来送从事中医药工作40多年之经验总结。本书内容丰富,有中药制剂、中药炮制、中药鉴别、中药保管、简易药理实验、中药外治法应用、中药药性及治疗等等,把理论与实践、知识与应用融为一炉,无论对医者、药者以及初学中药都均有莫大裨益。《中药制用经验录》可供中医药工作者,中医院校学生和广大中药爱好者阅读和参考。

  


 

  

 

  内容简介:《本草害利》为清代凌奂所撰。该书在“凡药有利必有害,但知其利,不知其害,如冲锋于前,不顾其后也”思想指导下,突出药物不良反应,强调功用配伍,有异于历代本草著作。《本草害利评按》先校勘,后评按,结合近年新认识和作者的用药体会,探究药理、拓展应用,以期更好地贴近临床,指导实践 《本草害利》为清代凌奂所撰。该书在“凡药有利必有害,但知其利,不知其害,如冲锋于前,不顾其后也”思想指导下,突出药物不良反应,强调功用配伍,有异于历代本草著作。 《本草害利评按》先校勘,后评按,结合近年新认识和作者的用药体会,探究药理、拓展应用,以期更好地贴近临床,指导实践。

  


 

  

 

  内容简介:附子是中国国中医药史上运用最早的药物主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发展于《伤寒杂病论》、尤其是清代医家郑钦安极重现运用附子,在其处方中药占四分之三;但附子毕竟是毒剧中药之一,运用不得法,则会引发医疗事故。有鉴于此,本书作者从附子的种植培,道地产区,附子的炮制加工,化学成分、药理、毒理、药效、临床使用等研完成果及各个环节进行客观地总结,为附子的合理运用提供参考。本书适用于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医院临床工作者、中药科研工作者、道地药材产区的工作人员以及更广大的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内容简介:《中药炮制技艺图典》由首批中医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孝涛研究员及其弟子,从国内外图书馆保存的多部古代本草著作中精心挑选出380余幅具有代表性的炮制彩绘图谱,配以名称、出处、炮制方法等说明文字,详细介绍了古代中药炮制技术,填补了国内外中药传统炮制技艺图典的空白。《中药炮制技艺图典》不但适宜国内外中医药学者、企业人士参考,也适合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阅读,实为欣赏与鉴赏的上乘之作。

  


 

  

 

  内容简介:本书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陈可冀为本书作序。作者参照《中药学》(《临床中药学》)的体例,应用中医药的术语及表述方法,对现行常用的化学药物进行了中药特征性的诠释。本书共收载化学中药428种,将每种化学中药要表述的内容分为概说、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制剂、使用注意、不良反应、禁忌证、备注等10个子项加以详细阐述,是一本具有较高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的创新之作。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的发展,现正进入新时代的关口,书刊汹涌,良莠纷陈,有理想主义的,也有功利主义的,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但也确有不少下了很大苦功,折射出编撰者的丰富知识和新的思路的,本书著者的良苦心愿亦可由此书中概见。

  


 

  

 

  内容简介:《中医药畅销书选粹•方药存真:本草名释与传说故事》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药畅销书选粹•方药存真》的一个分册,收录了230多味中药的本草名称和传说故事,每味药分为别名、基原、正名释义、别名释义、推演性能、传说故事等几个部分进行阐述,语言通俗,可读性强。